靳龙,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2015级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2018-2019学年“竢实扬华奖章”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摩擦纳米发电技术。
“‘竢实扬华’对我来说就是交大注入我脑海中的态度,就好像想到中国人就会想到踏实,勤劳;而竢实扬华背后的精神就是实干,用实力复兴交大。”
竢坚守
五年前的一个深夜,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靳龙开始正式做自己的第一个研究课题——有关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实验。一遍遍的组装测试,可器件始终都达不到文献中的性能。“是我用的材料太粗糙了,不够精细吗?”换用精细的材料重复实验,性能仍不见改善;改用另一个厂商的产品继续测试,结果仍不尽人意。
“到底哪里有问题呢?”靳龙又用控制变量法做了十多组尺寸对比。令人兴奋的是器件性能终于有了一点点提高,但和文献中的标准依然存在数倍的差距。
“再用不同的参数吧试试看吧?”没有改善。
找问题,查资料,修改参数,每天埋头于实验的日子持续了一个多月。有天靳龙甚至突发奇想翻了黄历做实验,然而各路“神仙”也没帮上忙。
挫败,迷惘,压力一日日扯紧了靳龙的神经,初探科研的他犹如困兽,横冲直撞却施展不开拳脚,找不到出口。
“太难了,也许还是放弃吧。”墙上滴答作响的时钟和不知疲倦的实验器材仿佛也在嘲笑靳龙的无计可施,独自留他对着几百页的材料静静出神,于深夜携世界沉沉睡去了。
“还要继续挣扎坚持吗?”身心俱疲,靳龙的脑海里翻转着孤独的矿工在地下挖钻石的画面:漆黑逼仄的环境,失去了全世界的声音,陪伴他的只有一把老旧的锄头。也许下一锄头之后就是钻石,可是谁知道呢,他已经挖了太久。
我还会继续挖下去吗?眼前的路寒冷孤独,而自己为着希望挖出的那条隧道却看起来黑暗的没有尽头。或者这里真的有钻石吗,在纷乱复杂的思绪中靳龙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靳龙在实验室工作
坚守对真理的追寻从来不易,恰似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实收获
也许这里没有钻石,也许真的有人在一锄头的距离间放弃了希望。但当一无所获的失落感如尘埃层层将自己裹挟,磨灭了生活所有的乐趣和光泽时,靳龙发现坚持真的很难。
这时他决定跟导师交流寻找方向。在导师杨维清老师的鼓励、指导下,他想到科研过程中一步步读文献、做实验到最后取得成果发表论文的体验,就好像小时候为了通关一款游戏不停地查找攻略持续操练一样,挑战的同时也充满了乐趣。“用新刷到的攻略再试一试吧。”推翻再重来。调整,修改,反复,半个月倏忽而过。忽然有一天,“咯噔”一声,锄头触到了钻石。也许是之前的每一次修改校准了每一个细节,实验性能瞬间提升了很多,而且令靳龙惊喜的是竟然比文献中还好。从那之后即使他反复测试,实验性能都十分突出。
兴趣是由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成就组成的。在这次实验困境突围之后,靳龙的科研热情愈发高涨。从五年前那一次实验起到现在,在长达五年间每天朝9晚11的工作时长下,他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24篇SCI论文,7篇一作A++,一作影响因子总计82.302,专利授权排名第一4项,排名第二3项。其中自驱动安全帽的工作一经发表就引来各方面的兴趣,自制的压电传感器也受到国内外媒体报道,Science Trends也因此第一次报道交大在此领域所做的工作。
同时靳龙参与的科研项目也多达十余项,其中包括四川省科技创新苗子工程的“基于复合纳米发电机的自驱动智能安全帽”项目;以第一主研身份参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发起的“阵列型ZnO/P(VDF-TrFE)柔性压电材料的层次化构建及触觉传感特性研究”;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基于电磁-摩擦协同效应的振动型复合纳米发电机研究”以及中央军委科技委的重点研发项目。
靳龙在学术交流会上进行英文陈述
将各项奖学金收入囊中也是靳龙一路拼搏和奋斗的证明。他曾获国家奖学金3次,优秀研究生标兵2次,还有明诚奖,唐立新奖学金,拔尖创新人才……坚守过后的潜心付出终换来硕果累累。
趟过黑暗后捧出珍珠一串,此情此景落入主人公眼中又好似微雨落,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扬远航
2019年6月14日,本年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Albert Einstein World Award of Science)揭晓,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王中林斩获这一世界性大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
铺天盖地的报道,国内科学界一片欢腾,而远在美国的靳龙听到这个消息更是无比激动。这位科学界的传奇人物正是他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进行我校博士联合培养计划的导师。靳龙因出色的科研成果目前正于美国师从王中林教授研究摩擦纳米发电技术。该奖项评选委员会对王中林教授的科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所带领的包括靳龙在内的团队在纳米发电机和自供能系统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并认为这一技术将有望使人类从环境和生物系统中获取能量成为现实,“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世界”。
△靳龙于乔治亚理工学院校园内
“王教授是我现阶段最敬佩的科学家,他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和他对科学研究投入的精力和热情是成比例的。”靳龙介绍目前王中林教授已经发表论文1500余篇,包括55篇在NATURE、SCIENCE及子刊上发表的文章;根据Google Scholar的统计,他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20.6万次,标志学术影响力的H指数为226。
导师的科研精神和成就令他震动又感动,更加珍惜在交大获得的如此珍贵的学习平台。“王中林教授带我们第一个开始做摩擦纳米发电研究。开始这项技术并没有引发关注,现在包括大陆,台湾,日韩,欧美等地至少30多个组织在做相关研究。”但王中林教授团队仍在纳米材料制造、纳米表征方面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靳龙感到这源于导师身上典型的不懈拼搏的奋斗精神。以王中林教授为代表,华人科学家的名字正不断在广袤的科学世界熠熠生辉,身处如此优秀的团队,靳龙感到离自己的科研梦想也更近了一步。
踌躇满志,锐意进取,青年科研人员和祖国的未来都十分值得期待。此时的我们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华不止是终章
在自己繁忙的科研工作之外,靳龙还积极地帮助师弟师妹们解决科研难题,与他们分享经验,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研究生的生活节奏,将从交大、从导师杨维清教授那里感受到的温暖传递下去。 靳龙经常鼓励年轻的学弟学妹大胆去做,勇于试错,不要被失败的胆怯缚住了手脚。考试有标准答案,但科研没有,他会尽力为学弟学妹提供最大的帮助支持,希望能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让交大的科研之火愈燃愈亮。就像自己曾被交大的榜样照亮一样。
八年前,本科新生靳龙第一次站在竢实扬华墙前还拿不准“竢”字的读音;六年前他抬头仰望“竢实扬华”奖章获奖人展板,跟朋友打趣的声音还言犹在耳:“这个奖要是我也得一个就厉害了。”如今在科研路上一路前行不断攀登,他终于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竢实扬华”奖章。
“对于‘竢实扬华’的含义,你是怎么理解的?”靳龙回答获奖是一种在不知不觉间达成的对之前学习成果的总结,更贴近于“竢实”,而扬华的精神则在某些更为沉重揪心的时刻激荡在他的脑海。
美国制裁中兴、华为事件,靳龙身在异国看着它发生,然而在深感愤懑,感慨技不如人的同时只有暗下决心发奋努力,早晚为祖国争回这口气。“当时头脑里拼命回响的只有两句话:在学校听了无数遍的‘竢实扬华’和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竢实扬华’对我来说就是交大注入我脑海中的态度,就好像想到中国人就会想到踏实,勤劳;而竢实扬华背后的精神就是实干,用实力复兴交大。”
踏实,付出,努力,这毫不华丽甚至毫无技巧的几个字,但“实”因此而“竢”,“华”因之得扬。在靳龙的故事里,扬华之“华”究竟是什么呢?是荣耀的光华,是巍巍中华,也是自百廿年前自建校起便传承下来的交大精神。
在采访的最后靳龙介绍他最喜欢的建筑大师贝聿铭出自苏州贝氏,这个家族人才辈出,但少有人知道他已经是贝氏家族的“富15代”。其父贝祖诒曾任中央银行总裁,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聿铭的三个儿子全部毕业于哈佛大学,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家族如此长盛不衰的秘密便是贝聿铭的叔祖父,“颜料大王”贝润生对于家风家训的一句总结: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
靳龙说,“竢实扬华”也是交大这个大家庭传递给每一位学子的精神力量。对于历史长河来说,风花易逝,雪月易摧,而一种集体精神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历经时光磨砺,赋予这集体和集体中的人最温润也最坚实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