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能宽,1923年4月28日生于湖南省慈利县江垭镇,我国杰出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核武器科学家、爆轰物理专家、金属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器事业的重要奠基人,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42年至1946年被保送至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矿冶工程系学习。1947年至1950年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冶金工程硕士、博士学位。他不仅在三年内完成并获得了博士学位,而且他喜好格律,与彭桓武院士亦师亦友,诗词相和。这首“不辞沉默铸坚甲,甘献年华逐紫烟,心事浩茫终不悔,春雷作伴图尊严。”就是他优秀诗作之一,也是他许身为国、澎湃一生的人生写照。
赤子之心,永生不灭
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百废待兴。陈能宽夫妇克服美国政府的重重干扰和阻挠,以及中美两国在日内瓦达成“交换平民及留学生”协议,他们带着仅八个月大的儿子毅然回国,放弃了国外优渥的条件,回到祖国怀抱,不遗余力的为祖国的核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的这种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不断变换时,必须传扬和学习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回国后,他主要负责两项任务:设计爆轰波聚焦元件,测定特殊材料的状态方程。这两项任务都是核武器事业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经过他以及他的团队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多方面关键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解决了一系列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所需的起爆元件。随后又成功解决了核试验前一系列内爆物理学与相关材料与工程问题,为我国首次核试验铺平了道路。最终在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陈能宽院士现场即兴赋词一首:“东方巨响,大漠天苍朗。云似蘑菇腾地长,人伴春雷鼓掌。欢呼成果崔巍,称扬举国雄飞。纸虎而今去矣,神州日月增辉。”这首词记述了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的场面,也是陈能宽等老一辈核武器科学家为国效力、饱经折辱、扬眉吐气的内心呐喊。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为院士,虽然陈能宽有着各种各样的荣誉和学术成就,但他往往记得最多的是与人协作攀登高峰的愉悦、看到中青年成长成才的愉悦。在他的师友、集体中间常传的一句话是:“我们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写篇大论文!”有的发明创造和科技成果在报奖时,大家公认陈能宽应该排名第一,他却“利用职权”把自己的名字勾掉,将荣誉让给一起攻关的年轻人。最后公布名单时,他比列名的人更感到欣慰和欢悦。作为当代研究生,我们也应该学习陈老这种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更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通过对陈能宽院士事迹的了解和精神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怀揣赤子之心,不负韶华,学习陈能宽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勤勤勉勉、不慕虚荣,投身于国家事业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也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要珍惜韶光,把握时间和机遇,克服一切困难和挑战,为祖国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不忘初心,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